行业新闻

智能辅助驾驶 | 短距雷达渗透率将翻倍增长?车端爆发或在2026年

今年以来,随着智能汽车对辅助驾驶安全的重视程度增强,激光雷达或加速渗透。

事实上,仅在2024年,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就已同比增长68%,市场规模攀升至6.92亿美元。其中,中国激光雷达品牌占据92%的份额。

从渗透率上看,去年中国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的渗透率达到55.7%,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更是预计到2025年,这一数字可能会接近65%。

某激光雷达头部厂商人士对记者表示,随着L3时代的来临,短距雷达渗透率很可能会有翻倍的增长。其预计车端市场今年会开始启动,明年会有比较大的爆发。

短距雷达上量或在明年

除了长距主雷达外,短距雷达由于在补盲方面的显著优势,在L3渗透提升下或快速增长。

从安全和成本上看,由于近场感知对补盲激光雷达的性能要求要求在更大视场角、更小体积和极致成本的平衡,纯固态Flash激光雷达成为目前最有优势的方案。

Yole Group 发布的《Automotive LiDAR 2025 Market & Technology Report》预计,2025-2026年,Flash激光雷达将密集搭载于城区NOA车型,推动市占率从不足5%急剧提升至15%左右。

记者从产业获悉,L2+车型目前主要以低成本前视激光雷达为主。随着真正步入L3,安全冗余要求下,或采用1颗前视激光雷达,加上2-3颗补盲激光雷达实现乘用车360°覆盖。

而在L4及以上,整车厂全责要求下更大安全冗余,或采用前后2颗长距激光雷达,周边4-6颗补盲激光雷达实现车身视角全覆盖。

因此,短距补盲雷达或成为最大的增量。

“现在一些性价比高的短距补盲雷达在1000多元,甚至1000元以下。L4一般4个以上,L3至少需要3个,整套方案的售价范围在1千元到2千元。”前述激光雷达头部厂商人士表示。

上个月的上海车展上,某速腾聚创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,其车规固态补盲激光雷达E1已经在滴滴自动驾驶和小马智行上实现量产。其他与整车厂签的定点还有好几家,尚在保密中。

公开信息显示,小马智行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方案,配置4颗E1,首批车型将在2025年下半年投入运营;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联合打造的L4级高度自动驾驶Robotaxi车型,则搭载6颗E1,也计划于2025年底量产交付。 

此外,禾赛科技的纯固态车规级激光雷达FTX拥有180°×140° 的超广视场角,能有效覆盖车身四周盲区,实时监测侧后方快速接近的车辆。4月22日,华为也发布了固态Flash激光雷达,已装载在尊界S800、2025款问界M9以及全新问界M8之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