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力电池企业入股主机厂,是一劳永逸还是一场豪赌?
全球电动汽车行业共识: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的电池被称为动力电池,包括传统的铅酸电池、镍氢电池以及新兴的锂离子动力电池。动力电池分为功率型动力电池(混合动力汽车)和能量型动力电池(纯电动汽车)。
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“心脏”,而动力锂电池主要为三元材料电池及磷酸铁锂电池。下游为新能源汽车的装机应用,相对于普通电池有更高的放电功率。近年来,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动下,动力电池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。
同质化大潮席卷而来
谁将成为最后的赢家?
在动力电池市场中,头部企业的聚集效应明显。据统计,2023年1-10月,全球注册的电动汽车(EV、PHEV、HEV)电池装车量达到了约552.2GWH,比去年同期增长44.0%。其中仅宁德时代就占据了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近36.8%的份额,显示出明显的垄断地位。
随着动力电池市场的集中,主机厂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。一方面,主机厂销量的增长受到电池品牌的影响。由于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有限,主机厂在争夺优质电池资源的过程中,不得不与竞争对手展开激烈的竞争。另一方面,主机厂使用的动力电池大部分来自头部企业,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。这无疑加大了主机厂之间的竞争压力,降低了主机厂的利润空间。
动力电池市场淘汰赛
如何屹立不倒
近年来,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鲜有“黑马”出现,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。一方面,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占据了高达86%的市场份额,另一方面,主机厂纷纷下定决心自研自产电池,动力电池行业正面临着更为激烈的淘汰赛。那么,处在二三线的动力电池企业究竟该如何求生?
“跻身”主机厂,以投资换取市场份额,已成为二三线动力电池企业的求生之道。在发展初期,宁德时代也曾通过入股主机厂,与客户紧密绑定,谋求稳定需求,从而抢占市场先机。然而,动力电池企业入股主机厂是否意味着一劳永逸?"
业界人士分析,当前终端市场对头部动力电池企业信任有加、依赖深厚。若二三线电池企业入股主机厂后,市场对其新品牌不买账,主机厂最终仍可能回归主流电池企业怀抱。任何一家新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欲跻身主机厂供应体系,都需历经漫长且艰辛的产品测试验证与打磨过程。
入股主机厂只是契机
电池企业如何赢得主机厂的青睐
随着动力电池市场的蓬勃发展,未来具备原材料优势、技术优势和前瞻眼光的动力电池企业将有机会参与激烈竞争。实际上,入股主机厂只是寻求一个契机,最终能够生存下来的电池企业必须拥有技术领先、原材料丰富以及产业链稳定的优势,才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赢得主机厂的青睐和垂涎。
动力电池企业的集结,对新能源车市场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。在主机厂竞争如火如荼、车辆同质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,主机厂需运筹帷幄,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,以适应动力电池市场的风云变幻。
然而,我们亦应洞悉,动力电池企业的集结并非全然不利。在某种程度上,它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,激发了动力电池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。唯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动力电池企业才能锐意进取,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,降低成本,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。